日治高雄中學1934~39

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第十三回 1934~1939  

  龔飛濤 (Feitau Kung, M.D.) 編寫

In Memory of My Forever Missed Father, Dr. Tek-Eng Kiong (龔徳英)

左: 前任校長西卷南平(新瀉) 矮小溫和
右: 後任校長本田喜八(熊本) 高大嚴厲
   
德永正時教官(中坐者),長崎人。版主先父嘗言,他是少數以平等心對待台籍學生的師長之一。後期的彭明敏在"自由的滋味"書中也寫到:"他非常特異,卻頗受學生的歡迎。他為人直爽,毫無偏見,有時粗魯而風趣 ...。" 後來,德永率領原住民'高砂義勇隊',參與南太平洋Guadalcanal 浴血戰,彈盡援絕,餓死叢林中。

第二組同學與西卷校長和導師合影


鳳山屏東線各年級通學生,前排左三是格主父親 龔德英


學生行軍高雄街頭


比較熟悉的校門內
 
第一校舍


第二校舍

游泳池邊
      前面: 右小者為廁所;左大者兩蔣時代是軍械庫,並鎖藏禁書於其中。
      背景: 右為第一校舍;中為第二校舍;左後屋頂為學寮(學生宿舍)。

 學寮 (即學生宿舍),'光復'後成為初中部教室,也曾是單身教職員宿舍。已拆除。

武道場,'光復'後改為圖書館,現已拆除。

第四學年二組課程表
歷: 歷史   英: 英語   物: 物理   國: 國文   博: 博物    
農: 農業   幾: 幾何   地: 地理   化: 化學   漢: 漢文    
修: 修身   代: 代數   商: 商業   武: 武道   体: 體育    
公: 公民?  教: 教練(軍訓)      〈學生龔德英筆跡〉


昭和十四年卒業生(1939年畢業生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※ 紅字者為台灣人

池田干城   瀧崎澄代夫   龔德英   齊藤一雄   林明堂   吉田盛

許漢榮   張禮儀   大西重安   森 新二   渡邊 洋   邱建雄

川上泰利   黑葛原正   齋藤 博   橋口 敏   塚本高司  歐輝煌

姚福祥   鈴木欣一   井上一夫   寺見誠介   中西 弘   阿久根純夫

藤木增夫   林 英南   白井 茂   葉 永育   內田 穰   東 和衛

野口俊雄   鍾正夫   久松富雄   岡田邦義   大保 玄   正本國一郎

篠原 晃   仲村渠正秀   王共祿   伊藤一德   海野武夫   古賀賢一

鍾國卿   清水郁男   廣瀨淳一   東恩納盛昌   簡石豹   一作哲也

林隆慶   高木 裕   戶丸三郎   安藤 治   笹田新次   岩崎軍喜

蔡水池   許玉衡   張文孝   竹石 巖   鼻輪邦雄   薛國安

許炳焜   鶴 康司   林飄香   菅谷 蕃   劉欲老   岩隈 臺 

竹石可行   小林義夫   坂場 厚   李碩楷   小杉正男   前田 修

萩原正義   中島重敏   林河興   中村禮倫   入交弘泰   謝榮茂

田代貞男   王敏夫   小西高雄   九永龍郎   折井 篤   松友隆二

村木啟之介   山崎道弘   謝桂林   黃成昌   石林玉瑛   和田 尚

大山安彥   勝 呂進   湯川 浩   藤岡昭夫   白石正夫   川口長弘

平林喜代次   末滿淑郎   野田 宏   田原泰博   陳棋炎   平山博茂

坂上啟一   東屋敷鎮雄   張福順   濱口真吉   岩佐鑑二   寺平邦彥

名越德雄   劉文雅   內田三郎   李如琨   吳瑞松   孫田池

荒川力三   橫山武夫   深川澄明   隈田芳治   黃清溪   藤本 正

山田正和   櫻井三雄   草川 昭   王鳳添   王服   小畔德太郎

西田 將   木下 保   平野 茂   塚田孝一   陳孟家   李芳樺

蔡 美佐一   丸山 哲    谷山 力   池田鍾一


1968年台日同窗返校紀念,前排右四為當時校長王家驥

版主後語:
本網頁內容主要取自〈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第十三回卒業紀念〉一冊,另加上三張先父留下的照片。

日治時代的中學校是五年制。台灣的主要城市如台北、台中、台南等,日人和臺人各有就讀的中學。可是,高雄卻只有一所中學校(二中於戰敗前不久才設立),因此成為總督田健治郎所倡"內台共學"的樣板 (內是內地日本人的意思)。

此屆畢業生共136名,其中台灣人40名(佔29%),日本人96人(佔71%)。而昭和16年(1941年),高雄州(含今高屏縣市)的總人口是930,383,其中台灣人93%,日本人只有6%。

為什麼台灣人讀中學的會那樣不成比例的稀少呢? 因為當時日本的政策是: 普及台人的小學教育,卻刻意阻擾台人接受中學教育。他們定出幾道難關,讓許多優秀的台灣學童無法進入高雄中學校:

1.入學考試的命題以日本小孩就讀的"小學校"課本為準;而絕大多數台灣孩子讀的是"公學校",其課本內容有異。(只有極少數"有勢頭"的台人子弟才能破格就讀日人"小學校"。)
2. 日本學生錄取的最低平均分數是60分;台灣學生錄取的最低平均分數是80分。
3. 錄取的日生對臺生有一定的比例。

結果,能進入高雄中學校的台生可說是既聰穎又幸運。而落榜的,如果家境普通,只好報考職校或公學校的二年制"高等科"(相當於國中程度);如果家境富裕,那就到日本內地去讀中學了。(日本內地的中學反而較容易進去。)

不過,西卷校長本人向來同情台灣學童,當考生因成績未達錄取標準或其他原因而有空額出現時,他往往讓臺籍的候補生來遞補。但,卻也因此而得罪當道,後來終於被調職了。

又當時學校規定上級生(高年級生)有權"糾正"下級生(低年級生)的儀容舉止,結果幾乎所有台籍生都曾被較高年級的日生'依法'霸凌過。因此至少到這一屆為止,台日學生之間的關係,算不上融洽。後來情況有無改善,不得而知。

畢業生當中,龔德英是版主的父親,1973年病逝高雄林園;吳瑞松(松彥)是版主的二舅,2011年病逝東京。先父生前常提起的同窗好友中,我還記得名字的有林明堂、林英南、林隆慶、薛國安、劉欲老(劉尚修)、李碩楷、林河興、王敏夫、陳棋炎(陳時中父)、孫田池、王服、陳孟家等。

其中,林明堂,林園人,曾任農會總幹事,是當地政壇的白派要角之一。他比先父早幾年去世,他的死亡診斷書,是我父親開給的。他的早逝,使白派在林園的勢力削弱不少;還有,李碩楷,彌陀港人,台北帝大附屬醫學專門部畢業,戰後任教高雄中學。1947年228事件後與其兄(也是醫生)同告”失蹤”,其弟(小學教師)則於數年後被國民黨政府槍決。

另外,清水郁男,其父清水政治,乃後壁林製糖所(即小港糖廠)所長,因喜好漢學,而與版主的祖父成為摯友。


請參考: 日治高雄中學 1~13 屆台籍校友名錄

附錄: 1960年代的雄中圖書館 (日治時代的武道場)
格主(右一)與兩位同窗好友合照,1965


8 則留言:

  1. 李碩楷簡史
    1921.12.9 出生,高雄彌陀人
    1939 高雄中學畢業,考入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醫科
      (https://ting-tau.blogspot.tw/p/193439.html)
    1943.9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,成為實習醫師
    1945.11.16 廖瑞發帶楊克煌與謝雪紅去拜訪徐征,遇到李碩楷
     (楊克煌〈謝雪紅與我在二、二八起義前後的經歷〉
       http://bestroc.org/archiver/tid-4646.html)
     李碩楷一度在大哥李潤宇在高雄鹽埕開設的順德皮膚科工作
    1946 擔任高雄中學國語、化學教師兼導師
    1947 二二八事件時擔任雄中自衛隊學生軍第一支隊長,妹妺表示自此失蹤。
       (《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(上)》頁388-394。)
      但應是躲避國民黨緝捕逃到香港或上海,加入「臺灣民主自治同盟」。
       (http://chinatide.net/xiachao/page_298.htm)
    1995左右在大陸逝世。
      (陳英泰,《回憶見證白色恐怖》,頁58。)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請問版主現在人在哪裡?
    我也是鳳鼻頭人,就讀鳳鳴國小、小港國中、高雄中學、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。家父與先翁、先祖是舊識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目前我服務於高醫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、副教授,現外派屏東醫院外科部部長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也是雄中和高醫畢業的。來美超過四十年了,退休前是神經內科。 一年大概回台一兩次。先母是屏東人,小時候常去外婆家玩,對屏東印象深刻。很感謝您的留言。或許將來有機會見面。

      刪除
  4. 感恩您這些非常珍貴的資料~讓我記得不能忘本

    回覆刪除
  5. 看到我外公的照片。感謝你。

    回覆刪除